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跟我一樣,每天被各個手機媒體推送的垃圾文章搞得心力交瘁?看吧,文不對題、夸大其詞、捕風捉影;不看吧,又怕錯過有用的信息。一方面,從嚴謹?shù)陌l(fā)展角度,我們才剛剛認可人工智能撰寫簡單新聞類稿件的嘗試;另一方面,以今日頭條為首的各個網(wǎng)絡媒體平臺卻已經(jīng)在用它堂而皇之地充任媒體編輯的角色了。有評論稱,“你必須相信今日頭條已經(jīng)這么做,它甚至可以每天出版數(shù)億份不同內容的讀物”。
由于機器在純粹的效率上完勝人工編輯,于是今日頭條在初期遭遇了短時間的版權非議之后,迅速崛起并獲得了巨大的商業(yè)成功。進而,今日頭條的“先進經(jīng)驗”被整個行業(yè)所效法,形成了強大的正反饋(注:負反饋有修正作用,正反饋則是無限放大)。各個網(wǎng)絡媒體平臺紛紛上馬自己的機器編輯、算法編輯,而堅持人工編輯和一定思想性的平臺被行業(yè)逐漸邊緣化,曾經(jīng)以云集思想精英聞名的百度百家甚至被百度自己給邊緣化了,落入不引流不推送的尷尬境地。
在我看來,稱職的編輯應當是伯樂,不斷發(fā)現(xiàn)優(yōu)秀的作者和好文章,引領閱讀者的視野。新的視野和觀點被好的作者創(chuàng)造出來,被好的編輯發(fā)掘出來弘揚出去。然后讀者也越來越有品味,越來越有思想。而算法的編輯卻是霸王,不斷地用大數(shù)據(jù)去捕捉讀者的趣味,以此為基礎運算和規(guī)劃出自己的條框,然后用這個條框來引導和約束作者的創(chuàng)作方向和文章的推薦可能性。后,只會剩下佞臣一樣迎合算法的寫手,以及惡俗趣味被充分迎合的讀者。
假如牛頓將他的驚世大作——《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投稿到今日頭條,不改變標題和寫作手法,是沒法被讀者接收到的,只有諸如《駭人聽聞:地球與太陽原來有這樣的不倫關系》之類才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估計也只有同理冠名以《性感的丈母娘和丑陋的未婚妻,你約哪一個?》,否則,沒有哪個機器媒體平臺會推薦。
近日有報道曝出算法編輯滋生的產(chǎn)業(yè)鏈——“做號江湖”。談到了大批的垃圾文章是如何從寫手公司源源不斷地生產(chǎn)出來,然后順利通過機器平臺的檢驗(甚至是跟平臺聯(lián)手),向互聯(lián)網(wǎng)灌注、充斥。在我看來,算法編輯滋生的這些垃圾,就像電影《黑客帝國》里面的特工史密斯,演化到中期以后,他不僅吞噬掉敵人,也吞噬掉同類,后形成鋪天蓋地的自己。
精神分析學把這種吞噬的力量叫做死亡驅力。并且認為,“真理和快感是水火不容的:人類的精神機理從屬于無休止的重復自動癥,從屬于盲目的對快感的追求,而且沒有解決的辦法,無法棄之而去”。這個驅動力,在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一書中其實也得到了論證。假如我們的文明和文化不對這種驅力進行有效的主動的抵抗,反而用更加高效的算法手段去倍加推崇、俯首于它,那么到后,不斷推送到我們眼前的,將只剩下性與暴力的主題。
巴迪歐用“無調世界”一詞來稱呼當下的環(huán)境:“它試圖消除主宰性的主人能指,無條件肯定世界的復雜性”。然而,缺乏必要的主人能指的干預,混亂的現(xiàn)實多元性根本無法有意義和有效地建構起來。丘吉爾認為,“在所有專家(經(jīng)濟、軍事分析、心理學、氣象學…)們提交了種種仔細和深入的分析之后,總會存在相反甚至多角度的沖突,去支持多種截然不同的結論。必須有人承擔起為困難的工作——就是將這些復雜多重的觀點轉換成簡單的決策。”
編輯就是作者、文章、觀點和讀者鏈條上的決策者。算法當然不是沒有決策,實際上它恰恰反映了不當?shù)臎Q策。這個決策不是根據(jù)當時當景的思考和應變的結果,而是一開始就由算法的編寫者寫進機器、再由機器來執(zhí)行的。換句話說,在今日頭條,我可以認為,一篇文章是否被推薦以及如何被推薦的真正決策者實際上是不懂文化、不懂經(jīng)濟、也不懂人生的程序員。
《今日頭條》的開篇口號叫做:你關心的,才是頭條!這是一個看似充滿人文關懷,實則顛倒因果的嚴重誤區(qū)。如果這個世界真的是你關心什么事兒才發(fā)生什么事兒的話,那倒是天下太平了。然而事實上,無論是樸槿惠丑聞還是金正男遇刺,無論是特朗普發(fā)布操蛋的移民政策,還是默克爾遭遇的尷尬瞬間,所有的事件,都發(fā)生在“你關心”之前。你是因為事件而關心,而不是相反。如果你關心的才是頭條,那這個世界就不會有真正的頭條。
上一篇: 未來屬于人工智能?
下一篇: 為什么手機會是我們感情越來越淡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投訴電話:0377-62377728 舉報郵箱:fbypt@ex12580.com
網(wǎng)絡警察提醒你 a>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舉報中心
網(wǎng)絡舉報APP下載
掃黃打非網(wǎng)舉報專區(qū)